因地制宜举办赛事活动,开发利用当地体育资源,是体育扶贫工作取得成效的一个关键环节
上周末举行的河北承德“塞罕坝”杯一号风景大道马拉松,在起、终点区域的设置上增添了一些“小心思”。12家企业共100余款农副产品摆在检录区前的广场上展销,吸引了不少观众、选手及亲友驻足选购。除了42.195公里的竞速之外,以马拉松为载体的体育扶贫也是这项5000名选手参加赛事的主要内容。
赛事举办地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如今,草原上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秀美的自然风光使其得以借助马拉松等赛事,让体育扶贫在这里开展。
与在场馆内进行的体育比赛不同,参与人数众多、赛道覆盖广阔的马拉松通常被当作展现一地风土人情的“体育名片”,而同样的特点,也使马拉松比赛在体育扶贫工作中可以大有作为。据介绍,围场县在赛事举办期间设置了4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增加了700多个临时就业岗位,体育旅游吸引了上万名游客。以赛事带动旅游等相关产业,进而拉动就业、消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是体育扶贫取得的重要成果。
对河北的体育扶贫工作来说,为当地发展探索一个可持续的模式尤为重要,这便要求各地因地制宜举办赛事活动。除草原上的马拉松,地处太行山脉的阜平县举办山地越野赛,冰雪资源丰富的涞源县举办滑雪邀请赛,都让当地的体育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借助赛事实现体育与旅游等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办赛水平是关键。优质的服务以及专业的组织管理、后勤保障也能成为一项赛事的“金字招牌”,在提升赛事品质的同时,也能带动旅游、餐饮等各个方面发展。因此,通过体育扶贫开发体育资源,拉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也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争取新的突破。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02日 13 版)
(责编:马昌、袁勃)
[ 编辑: 佘湘 ]